关于大数据应用于高校思政课评价的优势、困境及策略思考(2篇)

更新时间:2024-03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大数据应用于高校思政课评价的优势、困境及策略思考(2篇)

关于大数据应用于高校思政课评价的优势、困境及策略思考

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此处隐藏6770字,下载后查看---

其二,思政课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与基础。目前,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学思政课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负责编写各学段教材的学者之间缺乏交流,主管部门尚未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有效的规划。同时,沟通缺乏,导致不同学段课本频繁出现重复性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打击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教材缺乏系统性,学生难以构建思政理论知识体系,弱化了思政教育效果。

其三,思政课课程评价标准不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程评价方式通常都是以笔试成绩为基准,考核内容以课本知识要点为主。成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并不具备实践意义,难以评估思政课程是否对学生的言行、道德产生了正面影响。此外,应试体制下学生学习思政课通常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内在性学习动力。

结合该书可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搭建思政课教研对话的互动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针对上文提及的思政课一体化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而加以改进——

其一,政府部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思政课一体化衔接机制。一方面,思政课教学要明确课程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政策方针,发自内心地爱国、爱D、爱人民。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做好细化和衔接。例如,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中学阶段重点打牢思想基础,大学阶段致力于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另一方面,以教师为中心,搭建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平台,将不同阶段教师聚集起来,开展跨学段教研交流。各级政府可以推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师共同体,有序推进思政课教学。

其二,思政课教材编写在体现层级性基础上,做好纵向衔接。为了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要制定一体化思政课课程标准,编制体现阶段性的课程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体系,既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教材委员会应发挥组织影响力,引导不同教材编写单位形成协同机制,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思政课教材衔接度。其三,大中小学创新思政课课程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思政课评价标准向综合素质转变是当下发展趋势,其内容既包括以往的知识内容掌握能力,也包括道德素质、政治觉悟及实践能力。对此,应扩大评价主体范围,邀请其他科目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评价,并创新评价形式,如谈话、学生互评、自我总结等。学生前一学段思政课评价结果及其细则应统一纪录在相应网站或档案中,供下一学段教师施教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