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在D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D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中国共产D干事创业的新任务,规定了D员干部的努力方向与实践目标。D的二十大对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有哪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有步骤向前推进等重大问题作出重要论述,需要全D全国各族人民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加以深刻认识和把握,从而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奋斗。
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性回应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法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2]。任何民族都要走向现代化,也要适应现代化开辟出的生活方式。排斥现代化、拒绝现代化的民族,最终只能被社会发展所淘汰。不论给现代化作出什么定义,它只能作为现代史中各种力量的一部分而被接受[3]。现代化是一个流动概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因此,我们绝不能一成不变地理解现代化,否则便无异于刻舟求剑。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具体指标也随着时间变化有所变化。
环顾历史、展望古今,中华民族曾长期领先世界,创造出了令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来自中国的发明创造与经验积累通过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深刻影响了世界走势、人类发展。无论是器物层面,抑或是制度层面,中华民族都曾被视为样板与范例,成为世界其他国家争相学习的榜样。但也正因长期领先世界,封建帝国逐渐在自我标榜的因循守旧中丧失了“拓新知于海外”的能力。在闭关锁国的盲目自大下,中华民族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鸦片战争以后,从世界各国发展格局与力量对比中,可以深刻感受李鸿章惊呼“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心独白。1840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遭遇不幸的转折点,国际角色与世界地位由主动转变为被动。自此之后,独立的封建王朝开始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人民群众开始遭受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背负着沉重的苛捐杂税,田赋厘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近代中国长期陷入困局之中。由此可见,一个曾经长期领先世界的民族翻转式地落后于世界,无疑冲击着民族心理。故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人民希冀、国家关切。
近代中国的国情向中华民族提出了重要命题:曾经长期领先世界的民族,能否实现复兴,能否赶上现代化潮流?可以说,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面临的世纪难题。为了寻觅这一问题的答案,不同阶级、阶层人士几乎先后尝试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实践方案,但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裹挟下,结果总是不遂人愿。从历史眼光看,现代化对中国来说有着败也萧何、成也萧何的意味。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人士探索现代化、工业化的成败得失,见证了中华民族奋起直追却也充满无奈的艰难历程。
说败也萧何,意思是说近代中国是被现代化大潮淘汰出局的。曾经长期领先世界发展的传统文明古国,由于西方近代工业革命的历史变革而落伍时代,被世界边缘化。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始终受到西方现代化国家的排斥和压榨,“现代化”导致了中国的衰败。当然,那个时候的“现代化”不能与今日今时的现代化同日而语。从中国先进分子的世界认知中,彼时的现代化更多指的是工业化,尽管工业化是对现代化概念的窄化,但却代表着最先的夙愿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讲,近代中国败给了现代化。为了实现工业化,地主阶级掀起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成为两面高擎的大旗,带动着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但也要看到,旨在维系地主阶级统治的洋务运动,由于缺少制度层面追赶现代化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结果甲午中日海战一盆冷水,彻底浇灭了依靠器物逐梦现代化的幻想。资产阶级维新派接续地主阶级的实践,冲破了器物层面的仿制,企图在制度层面上挽大厦于将倾,扶江山于既倒。然而,资产阶级维新派严重低估了地主阶级顽固派的实力,最终也以失败告终。先进分子从中发现,“西化”不可能是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抉择,引进的制度会被内部落后阶级势力分化消解,亦无法改变中国的国运。此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苟延残喘的封建帝制,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过,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面貌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尤其是广大落后地区,对民主与共和等理念也尚未产生现代性的认识,建立的中华民国只是成为一块招牌,专制主义依然存活延续。从这段历史来看,尽管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努力始终没有放弃,但在多重历史因素影响下,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崎岖坎坷。不同阶级、阶层人士挽救民族危亡的失败实践,最终表明社会尚缺少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先进力量。
---此处隐藏9715字,下载后查看---
五、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意义
D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D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16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的世界性意义,对促进世界发展、人类进步具有建设性贡献。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与结果来看,这种世界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摆脱落后贫困的中国方案。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重要位置,对人类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影响。单纯从体量上讲,中国共产D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好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22超过十四亿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创举,极大改变了全球进入现代化社会的人口构成比例。这既是中国共产D对世界的贡献,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发展作出的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现代化。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47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D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在人类发展史上谱写了摆脱贫困的绚丽篇章。在D的二十大上概括了对D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第三件便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4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机活力作出了最佳诠释。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改变落后状态、实现民族富强的可行道路。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可资借鉴的成功道路,尤其是对后发国家摆脱贫穷状态具有重要启示。D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7-8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民主平等的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强调中国特色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的人类共同价值。D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23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了原有的现代化模式,重塑了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再造了现代化的动力构成。从政治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方案中包含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理念。世界各国历史资源不一、文化传统各异,但对民主的追求是共同的。民主的形式可能不同,但民主的理念是内在相通的。因此,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理解其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关注。
D的二十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目标。指出:“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发展任务仍然很重。”120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情势下,中国共产D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面临的不确定性有所上升。有鉴于此,我们要坚持D的全面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政治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