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三农工作情况经验汇报

更新时间:2024-12 来源:网友投稿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近年来,我县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贯彻党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始终将增强低收入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作为主要任务。通过坚定不移地发展产业、稳定就业、拓宽渠道、增强动能,结合四大行动努力实现从输血造血的转变,进一步激发了脱贫群众和低收入人口的发展潜力,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巩固产业根基,提升收入水平。因地制宜精准规划产业。充分利用县域资源优势,特别是特色产业,出台《2023年产业发展奖补项目实施方案》。鼓励有劳动能力、发展意愿和条件的脱贫户、监测户,以及其他低收入户,积极参与X苹果、X红牛、露地蔬菜、马铃薯和饲用玉米等项目,总计投入产业发展奖补资金3000万元,以全面产业发展带动群众持续增收。提升技能细化产业。推动乡村工匠技艺传承,全面摸底并建立县级工匠数据库,挖掘和壮大乡村工匠队伍,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1000名,重点培育乡村工匠500名,并评选出10名省级和100名县级乡村工匠。设立艺术大师工作室、非遗工坊及大师工作室,带动就业创业3000人。多元化发展壮大产业。突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依托特色小镇建设,开拓庭院经济新模式,大力发展以休闲采摘、康养度假、观光体验为核心的庭院农家乐,引导农户整合周边资源,发展蔬菜、瓜果及畜禽为主的微果园”“微菜园,覆盖土地2000亩,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显著提升乡村环境美观度。

二、拓宽就业创业,增添收入途径。车间吸纳助力就业。结合全县产业特色,推动乡镇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申请设立乡村就业工厂,增强乡村就业工厂的造血功能,发挥车间的吸纳作用,扩大规模,为脱贫人口提供稳定且优质的就业机会。截至目前,共有100家乡村就业帮扶车间(工厂)吸纳就业500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占3000人。公益岗位安置就业。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落实县定、乡聘乡管、村用机制,确保特殊群体在就业和生活质量改善上实现双赢,全县累计开发公益岗位达6000个。培训引导实现就业。发挥X劳务品牌效应,每年组织超过100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线上培训,开展X果农等培训,辐射带动10万果业人员就业,直接带动5万人嵌入苹果产业链,实现家门口就业。健全用工对接机制,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今年全县输转脱贫劳动力3万人。

三、深化金融支持,激发增收活力。强化信贷保障。深入推进产业+金融模式,设立5000万元风险补偿金,2023年新增发放富民贷金额达8000万元,贷款余额累计达到2亿元。组建10个乡镇农商惠农专班,今年新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5亿元,贷款余额达5亿元,切实缓解了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同时,健全贷后监管机制,实时跟踪贷后使用,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小额信贷帮扶取得实效。推动资金保障。大力推行政企银保+农户X红牛产业发展模式,投入2000万元补贴资金,撬动银行为养殖户(企业)发放贴息贷款150笔,共计6000万元,新增养牛8000头以上,不仅加快了产业扩群增量、延链补链,也为有发展意愿和能力的群众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优化保险服务。创新防返贫保险机制,为全县1.5万户(次)5万人(次)三类户免费提供防返贫保险,总计理赔因病、因学、因灾和因意外事故等300起案件,赔付总额达到1000万元,赔付率达到95%,有效发挥了防止返贫的作用。同时,持续探索保险+期货模式,连续五年实施苹果保险+期货项目,累计投入5亿元,为3万户(次)果农和1000家(次)企业投保苹果期货价格保险,共涉及10万亩,总计赔付1.2亿元,赔付率达到90%。

四、联动农民致富,增强增收信心。利益捆绑农。制定《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实施细则》,建立包括吸纳就业、入股分红等五种利益联结方式,组织农户嵌入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按照巩固、升级、盘活、重塑四个一批方式,统筹推进帮扶产业提档升级,使脱贫及低收入人口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确保收入稳定增长。集体经济农。开展农村集体资产大清查管理大提升收入大提高行动和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破十攻坚战,通过强化党建、发挥头雁效应、优化利益联结等措施,依托全县30个光伏帮扶电站收益1200万元,稳定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3000人,激发低收入群众积极性。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6000万元,村均收入稳定在50万元。经营主体农。规范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全县累计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家,创建省级示范社50个,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200个,新增300个家庭农场。拓展土地流转收入+营销收入+劳务收入+入股分红多元增收方式,积极推广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动全县脱贫人口2023年经营性收入人均增长3000元。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