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强调:“人大要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确保各国家机关都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履行职责、开展工作。要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对执法司法工作监督的机制和方式。”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六个三”工作机制,运用“调研+询问+审议+测评+督办”方式,加强对选举和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履职评议,探索任后履职监督有效路径。本届以来,累计评议县“一府两院”工作人员41名,有效提升了人大依法任免和监督质效。
健全三项制度,增强任后评议监督工作系统性。县人大常委会以健全完善的机制和标准化的考评体系,保障任后评议监督工作系统性推进。一是健全履职监督制度。先后制定《**县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和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后监督办法》《**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办法》《**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办法》《**县人大代表约见国家工作人员负责人办法》等任后监督制度和履职监督清单,确保任后评议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健全评议报告制度。采取县委点题、县政府及工作部门报题、县人大常委会统筹定题的方式确定年度监督议题,把对人的监督和对事的监督统筹结合起来,每年安排15名县“一府两院”选举和任命人员开展任后评议,实现任期内评议对象全覆盖、评议方式全链条。将党管干部贯穿于任后评议全过程,评议前将评议对象名单向县委汇报,主动征求县委意见;评议中将收集的重大问题线索向县委汇报,争取县委支持;评议后将结果和成效报告县委,为党管干部提供依据。三是健全公开公示制度。评议前一个月,县人大常委会按照任职时间长短、监督工作重点及工作开展情况确定评议对象。评议对象确定后,及时向社会公示,让民众知晓;评议对象的履职报告公开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评议意见、测评结果等情况,向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公开。
严格三个程序,增强任后评议监督工作规范性。为确保评议真正评出活力、评出实效,县人大常委会在工作中深入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进一步细化评议操作程序。一是做实现场调查。在调研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研究制定评议方案,吸收相关行业的人大代表参加调研,提前了解被评议对象的工作职责、任职经历等情况。调研组深入所在单位、分管行业、包联村组和企业等,围绕评议内容,通过听取报告、查阅资料、实地察看、个别谈话、交流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形成客观详实的调查报告。同时,征求县纪委监委、县委宣传部、县委巡察办、县审计局、退休老干部对被评议对象的意见建议。二是严格会议评议。召开评议工作动员大会,听取履职工作报告,进行民主测评。对履职报告内容按工作成效、存在问题、整改措施的格式作出规范,重点聚焦问题查摆和整改,避免评功摆好、避重就轻。开展联组审议时,增设询问环节,与评议对象面对面询问答复,多维度掌握评议对象的履职情况。进行集中评议时,评议组成员对评议对象进行现场点评,让与会人员全面了解评议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三是实行双线测评。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进行线上线下测评。通过**人大AAA公众号、**县人大网站等平台进行线上测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测评表进行线下测评。测评成绩按〔(优秀票数×100+称职票数×80+基本称职票数×60+不称职票数×40)/总票数〕的方式进行赋值加权计算。总成绩按线上占40%、线下占60%的比例计算。对评议成绩进行量化,体现评议对象履职的真实性和差异性。
---此处隐藏1473字,下载后查看---
用好三种结果,增强任后评议监督工作实效性。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抓实监督闭环,切实增强履职监督的刚性和实效。一是通报反馈。在评议结束后一周内,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对评议意见进行认真研究,确保意见客观公正,将评议意见连同调研报告、满意度测评结果等一并反馈给评议对象,作为评价考核干部的参考依据。同时,通报给县“一府一委两院”及评议对象所在单位,对于垂直管理部门人员通报其上级主管部门,使得整改有方向、落实有目标、工作有抓手,引起被评议对象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二是警示谈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对测评为基本称职的进行“面对面”个别谈话,指出不足,提醒警示;对测评为不称职的,提出指导性意见,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处理。通过对评议对象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重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集体“把脉问诊”,确保警示谈话取得“1+1>2”的效果。三是整改落实。坚持评改结合、以评促改,督促限时完成整改,三个月内书面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并进行“回头看”,确保评议取得实效。对整改报告要求做到“四个清楚”:对已经解决的问题把办理结果讲清楚,对列入计划解决的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时间讲清楚,对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问题把目前存在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讲清楚,对因各种原因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把有关限制条件和原因讲清楚。对评议中人大代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列入监督计划,确保问题逐步解决,以整改的实效取信于民。
创新三项举措,拓展任后评议监督工作多元性。县人大常委会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持续为任后评议监督工作注入新活力、开拓新路径。一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针对部分专业性强、涉及复杂技术领域或民生热点难点议题的评议工作,聘请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行业专家组成第三方评估团队。例如在评议生态环境领域相关负责人工作时,邀请环保科研院所专家、资深环评工程师等参与,凭借其专业知识与前沿技术分析能力,深度剖析环境治理成效、政策执行偏差等状况,出具独立、权威评估报告,为评议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与深度解读视角,打破信息局限,让评议结论更具科学性与公信力,拓宽监督广度与深度。二是搭建线上互动监督平台。依托数字化技术搭建专属线上监督交互空间,整合评议资讯发布、意见征集、进度跟踪等多功能模块。民众可实时浏览评议动态、查阅评议对象履职报告并在线提交看法建议,评议组及时跟进回复、答疑解惑;设置整改事项跟踪板块,以图文、视频形式直观展示整改进程,接受全程监督,打破时空壁垒,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将分散社会监督力量凝聚成强大合力,促使评议工作在“阳光”下高效运行,提升监督透明度。三是开展跨区域经验交流活动。主动与周边兄弟县区人大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定期组织任后评议工作经验分享会、观摩学习活动。选派骨干人员赴先进地区“取经问道”,学习诸如评议流程优化、结果运用创新、公众动员模式等特色做法,结合本县实情加以转化运用;同时,展示自身工作亮点成果,在互动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博采众长、补齐短板,以开放姿态持续优化任后评议监督体系,为工作高质量开展筑牢坚实根基。
强化三支队伍,夯实任后评议监督工作基础性。优质人才队伍是保障任后评议监督工作扎实开展、行稳致远的关键力量,县人大常委会多管齐下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培育专业调研队伍。从人大代表、机关干部中选拔具有财务审计、法律法规、项目管理等多元专业背景人员,组建专业化调研小组。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邀请专家讲授调研技巧、数据分析、报告撰写要领等课程,组织模拟调研、案例复盘提升实战能力;配备先进调研设备,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移动办公终端等提高调研效率与精准度,确保深入挖掘评议对象工作实情,为评议提供详实一手资料,筑牢工作前端基础。二是组建评议智囊团队。广泛吸纳退休法官、资深检察官、高校法学教授等法律界精英,以及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深谙民生诉求的社区工作者、乡村贤达等,组建智囊团。在评议方案制定、问题剖析、整改指导等环节出谋划策,凭借丰富实践经验与深厚专业素养,提供多元视角见解、法律咨询建议,助力评议工作依法依规、贴合实际推进,提升工作专业性与合理性。三是壮大社会监督员队伍。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热心公益、责任心强的市民志愿者作为社会监督员,经培训后参与评议全程监督。利用其分布广泛、贴近群众优势,收集社情民意、监督评议现场程序合规性、跟踪整改落实日常点滴,搭建起群众与人大监督工作紧密联系“桥梁”,拓宽监督信息渠道,增强社会监督参与度与覆盖面,为任后评议监督工作厚植群众基础。
深化三个融合,提升任后评议监督工作协同性。县人大常委会着眼全局,积极推动任后评议监督与多方工作协同共进,凝聚强大工作势能。一是与党委中心工作相融合。紧扣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发展战略目标,将承担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关键任务、生态环保攻坚等职责官员列为评议重点对象,围绕项目进度、政策落地、民生改善等核心指标开展评议监督,助力党委部署高效执行,以监督之力护航地方高质量发展,彰显人大担当作为,实现评议工作与党委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二是与“一府一委两院”内部监督相融合。加强与政府审计、监察、司法监督部门常态化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联合督查、结果互认机制。例如审计部门提供财务审计报告为评议提供数据印证,监察机关协同开展问题线索核查,司法部门解读执法司法规范助力评议精准度提升,整合各方监督资源,避免重复监督、多头监督,形成内外互补、协同高效监督闭环,提升监督整体效能。三是与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相融合。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将任后评议监督纳入代表年度履职计划,组织代表参与调研、评议、跟踪整改各环节工作。依托代表联络站收集选民意见反馈至评议工作,借助代表专业优势提出针对性评议建议,以代表纽带连接群众与评议监督,激发代表履职热情,让评议更接地气、聚民意,实现人大监督与代表履职深度融合、相得益彰。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