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更新时间:2023-08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做出上述论断的依据,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总书记明确指出:“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更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强调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准确全面理解“高质量发展”

(一)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论述

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来临,具有坚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历史逻辑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事业经历了快速发展、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受市场化改革冲击、社会事业相对滞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步扭转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局面的发展历程,党的十八大以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的条件十分有利;从理论逻辑看,在2010年前后,我国开始步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大量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是主导产业更替、产业结构升级、增长动力转换的时期;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来临,发展方式加快转型的时期;也是积极纾解社会矛盾,加快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从现实逻辑看,我国长期面临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如投资效率低下、经济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等等,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了大量的理论探索,推动了相应的政策转型:

“新常态”理论系统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条件、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入手,归纳了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结构性变化,揭示了我国经济运行呈现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明确要求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此处隐藏15853字,下载后查看---

以扩大民主参与为切入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应坚持结果导向,大幅向基层政府放权,通过削减程序性要求和上级考核指标鼓励基层政府(事业单位)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与此同时,以提高公众满意度为着眼点,积极扩大公众参与、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切实加强外部监督,督促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持续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

3.把有效的市场、活跃的社会挺在前面

当前,无论是考虑问题还是布置工作,一些地方和部门总喜欢把全社会力量动员起来,搞“群策群力”;对于不合意的社会现象,总喜欢直接动手,亲自指挥,其结果就是损害了相关部门和社会机构独立开展业务的自主精神。律师、法院、媒体等在平衡企业(个人)与政府力量、维持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投资信心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述机构(机制)的功能出现一定弱化。要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两方面的积极性:

要深化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的相关部署,在优化所有制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宏观调控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水平;

要激活社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各类律师、会计师、评估师事务所,行业组织和社会团体,公证、仲裁、计量等机构,基金会等公益性组织乃至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机构,对于提高社会的组织化水平、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上述各类机构都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业务创新,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从政府角度看,政府只有广泛借助、吸收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才能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