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资委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更新时间:2023-02 来源:网友投稿

市国资委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部署,聚焦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总目标,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国企改革、国资监管和国企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实力、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做大做强,奏响实力倍增“主旋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保持战略定力,创新战术打法,全市监管企业在深化提质增效、奋力拼抢市场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资产总额首破万亿元关口,市属监管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位居全省地市国资前列。据快报统计,2021年,全市监管企业资产总额***XX亿元、营业收入***X亿元、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市城市、市交通集团资产总额分别突破1100亿元和700亿元,规模实力位居全省同类国企前列。

---此处隐藏6244字,下载后查看---

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牵头或参与重大科研装置、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二是强化人才赋能。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和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注重分层分类培育,深化“雏鹰、飞鹰、精鹰、雄鹰”计划,旗帜鲜明树立忠诚实干导向,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企业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属国企中层人员管理,开展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调研,严格做好关键岗位审核把关。完善人才吸引、培养、管理和使用机制,制定我市国企人才新政实施细则,力争新招引大学生500名以上,顶尖领军人才实现再突破。三是强化考核赋能。坚持以定性定量相结合方式,建立健全国企副职负责人考核评价体系,指导企业合理确定薪酬分配系数,适当拉开薪酬分配差距,以灵活高效的市场化机制充分激发企业领导人员干事创业激情。引导企业健全职工薪酬市场对标体系,开展业绩与薪酬双对标,坚持以岗定薪、按绩取酬、岗变薪变,做到职工工资能增能减和奖惩分明,持续调动职工积极性。

(四)坚定不移深化监管职能转变。加快监管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转型,构建市域国资监管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国资监管针对性有效性。一是加大投资和主业管理。修订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投资计划、基金投资、参股企业管理等各类投资行为,引导企业加强投资论证研判、聚焦主责主业、防止脱实向虚。制定市属国企主业管理办法,结合企业功能定位,重新调整核定市属企业主业范围,企业的核心主业、培育主业分别不超过2

个。二是加强风险防控化解。完善国企债务监测体系,进一步规范国企债券发行管理,严格控制计划外发行债券,加强债券结构变化分析和预警,牢牢守住不发生债务风险的底线。扎实开展企业对外股权投资及资产交易、会计信息质量、商品贸易检查回头看等专项行动,全过程跟踪重点难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指导企业加强业务财务融合,开展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企业资源配置再优化、运行效率再提高、经营效益再改善。进一步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和公司律师制度,重点抓好市属企业经营合规管理和法律诉讼风险评估防控。三是深化监管数字赋能。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国资监管能力和水平为目标,优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资产交易平台功能,做好迭代升级。加速国资监管信息平台、国企采购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运行,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国资监管业务深度融合。

(五)坚定不移加强国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实施“六大行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强基固本”行动。注重发挥国资国企青年宣讲团作用,抓好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贯学习,开展国企党建理论课题研讨,在全系统内提炼精品党课50篇、优秀论文15篇。二是实施“双融共促”行动。全面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向二三级公司延伸,全面推行党组书记与企业负责人“一肩挑”;指导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党总支)制定前置研究重大经营事项清单。三是实施“万家灯火”行动。发挥国企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提供社会服务方面独特优势,推进党建联盟建设,在全系统打造具有典型经验的党建联盟30

 

 

家;建立国资国企“志愿服务超市”,开展点单派单式志愿服务,全面提升国企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整体水平。四是实施“力量聚合”行动。打造变革型基层党组织,提高基层党组织塑造变革能力,加强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分类指导,推进基层党组织建在生产单元、项目工地、业务链条上。坚持资源倾斜基层、力量下沉基层,确保国企各级党组织党务工作机构和人员力量配备到位。五是实施“精品迭出”行动。深化推广国企党建“六大样本”成果,力争在更多领域探索打造更多样本。加强先进典型选树,打造国企基层党建精品10个,培育一批“国企工匠”“国企先锋”等先进人物。六是实施“清廉提升”行动。强化二三级企业领导人员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全年组织开展专项检查不少于1次。分层分类开展清廉教育、建设清廉文化,唱响清廉机关品牌,持续打造清廉国资国企标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