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心得体会汇编

更新时间:2023-02 来源:网友投稿

 高考刚刚落幕,不禁感叹,这一届考生三年求学之路举步维艰,三年高中,理应在学校埋头书本、日夜苦战、专心钻研,却因疫情停课,碎片化学习让本该一鼓作气的高中生涯少了份专注。高考像是青春这本书的第一章,人生故事的情节也在这里翻页。参加考试的都是一群正值青春意气、风华正茂的少年,青春理想、自信向上、拼搏担当镌刻在他们身上,即“不错”,更“不辍”,奋进的当下,正需要他们用青年的臂膀翻开时代的篇章。
 

  翻开青春理想这一章,主题是忠贞不渝。革命年代,我们英雄先烈正是在共产主义灯火的指引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去浇灌那片荒芜大地,以梦为马,探索中国未来。理想信念从不只是停留在口号和理论中,付诸实践才能在历史的“波涛汹涌”中行而不辍、履行致远。“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作为新时代基层青年,我们承载着党和人民殷殷期望,身挑起民族复兴的改革大梁,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基层工作,要将信念当成行动“航标”,在变幻莫测的环境里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永葆为民初心,时刻保持“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

浊我独清”的浩然正气。
 

  翻开拼搏担当这一章,主题是破晓而生。追逐理想的道路必定千难万险,改革创新的使命注定任重道远,新时代青年要有勇气在时代的惊涛骇浪里闯出一番天地,也要有底气在面对重大风险挑战时能够迎难而上。“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青年要利用青春这段时光,努力学习知识,克服本领恐慌,跟上时代“节拍”,在变数不定的发展中,破晓而生,踏浪前行。“千帆一道带风轻,奋楫逐浪天地宽”,广大青年要将基层这片广阔天地当做自己施展抱负、挥动拳脚的舞台,敢啃“硬骨头”,勇做“带头人”,以拼搏书写青春芳华,以担当谱写命运赞歌。
 

  翻开自信向上这一章,主题是丹心永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更是多次强调,要推动全

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不断壮大的精神食粮。基层青年要坚定文化自信,涵养自身,面对难题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淡定,也要在基层工作中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在不同的文化输入之中能够善于明辨,在火花碰撞的潮流里能够厚植自信,通过文化的普适性来笃定真理唯一性。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广大青年要在航行路上劈波斩浪,坚定心中信仰、笃定文化自信、挑起使命担当,再创新时代更大荣光!

“匠心调制”乡村建设“文化味”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村落成国,符号成诗。乡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潜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当前正值乡村建设如火如荼阶段,基层干部在推动乡村建设时,当用心深挖“原料”,辅以“娴熟技艺”,为乡村建设“匠心调制”独特“文化味”。
 

  取一瓢“青山绿水”,文火慢炖方能炖出“地道风情味”。

---此处隐藏76626字,下载后查看---

  从《典籍里的中国》热播到《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破圈”,从三星堆“上新”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屡屡以惊艳的形式进入大众视野,不断增强着文化强国建设的文化底色和精神动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扶贫济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论是过去、当下还是将来,这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沁润人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尽尘世沧桑,而依然璨璨生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推动现代与过去相融、守正与创新统一、传承与发展并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与时代共振共鸣中展现出新生力量,从而更好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推动现代与过去相融,以传统文化厚植“国之根基”。马克思主义是诞生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而从过去积淀而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坚持人民立场,并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传统文化中我国古代思想家则提出了民本思想,探本朔源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许多契合之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等,蕴含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

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能够有力支撑国家的文脉旺盛绵延,对于稳固国本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当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新的实践促进新的理论创造,努力把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寓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同时,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为强国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推动守正与创新统一,以传统文化增添“国之魅力”。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且发展至今的文明,始终离不开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从历史维度看,如果缺少先进文化的引领带动,民族的精神力量就会逐渐衰竭枯萎,国家和民族就很难立足世界民族之林。推动守正与创新相统一,首要坚守住传统美德、优良品质、文化传统等经过时代检验、得到人民认可的精华要义,筑牢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与根脉,促进中华儿女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团结如一。其次紧跟时代潮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传承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通过创新理念、手段和方式,加大运用可视化、形象化、多维化的前沿性信息技术手段,多元释放优秀传统文化的能量,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增添国之魅力,点亮自信明灯,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之路。
 

  推动传承与发展并进,以传统文化激发“国之活力”。传统文化镌刻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烙印,是最耀眼的中国元素,其在岁月的洗礼中不断地传承和发展,而历久弥新。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言,传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传承的必然要求,把握好两者间的关系,因势利导、并进齐发,从而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激发出强大的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价值,用活“新媒体+”,人人争做“传统文化传播者”,推动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提升国际地位、彰显中国形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文明因交流而多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踵事增华,就是因为借鉴和吸纳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有益成分,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在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绽新枝,激发新发展活力。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源泉。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时代潮头,就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们精神需求相契合的过程中,厚植“国之根基”、增添“国之魅力”、激发“国之活力”,让这块伟大的精神瑰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