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省社会工作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上的辅导报告

更新时间:2024-11 来源:网友投稿

总书记深刻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其状态、效能如何,对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定至关重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主动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善于发现分析研判基层治理工作中的亮点难点堵点,找准政策举措发力点,奋力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很荣幸应邀为大家作一堂专题辅导报告,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

时代孕育思想,思想引领时代。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努力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

深学细悟基层治理的战略定位,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总书记反复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把基层基础夯实”,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我国是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在城乡社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在城乡社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直接体现在城乡社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之路必须从基层做起。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基层治理的重大政治考量,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的根和魂。深学细悟总书记重要论述,就要深刻领会基层治理工作的战略定位和地位作用,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落实到基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此处隐藏5628字,下载后查看---

聚焦统筹引领,着力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提升基层治理质效的关键。一是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分层分级、广泛开展学习培训,实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城乡社区工作者全覆盖,为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二是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建强用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和协调机制,强化跨部门协同和政策衔接,形成基层治理合力。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三是加快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度化建设。健全基层治理急需的法规制度,研究制定党的社会工作条例,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快志愿服务等立法进程,及时将各地基层治理成熟经验上升固化为政策制度。四是高质量推进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服务人才的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工作作风,加快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基层治理队伍,充分发挥基层治理整体效能,在党的领导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基层治理和百姓民生。

聚焦减负赋能,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按照“壮马、轻车、畅路、聚力”的思路,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一是明晰基层权责。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并加强动态跟踪,健全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理顺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与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不得将村(社区)作为行政执法、城市管理、招商引资等事务的责任主体,让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制度效应。二是提升基层统筹协调能力。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依托村(社区)统一划分综合网格,推动“多格合一”,规范优化网格管理服务事项内容、办理机制和流程,增强村(社区)整合资源和组织动员能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为民服务和综合治理水平。三是保证基层工作力量。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严格规范从乡镇(街道)借调工作人员,针对基层编制资源有限的实际,探索通过统筹调剂、减上补下等措施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四是持续为基层减负。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严格控制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重点纠治指标过多过细、考核内容教条化等问题,突出考核重点,合理运用考核结果,防止多头重复、过频过繁。进一步规范村(社区)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坚决防范“滥挂牌”反弹回潮,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让基层抓落实和服务群众职责“归位”。

聚焦提质拓面,着力打造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一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丰富“三治”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探索载体、路径、抓手,综合运用民主协商、法律政策、村规民约、道德舆论等方式,拓展“三治”结合的领域。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法治为本,依法保障基层群众合法权利,更好运用法治构筑底线、定纷止争,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坚持德治为先,加强基层党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基层治理软实力。二是推动基层政府切实履行基层治理主导职责。进一步优化乡镇(街道)功能设定与结构布局,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切实提升基层政府服务能力。推动乡镇(街道)加强对村(社区)治理的政策支持、财力物力保障,不断提高依法指导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推动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壮大社会工作机构和人才队伍,因地制宜开发志愿服务资源和项目,挖掘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激励政策,从党政“领唱”真正变为各方面的“大合唱”。

聚焦固本开源,着力抓牢基层治理各项基础工作。改革创新是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根本途径。一是学好用好经验方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见事早、行动快、跟进紧,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查实情,提高调查研究质量。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把城市百姓普遍关心的物业问题解决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工作导向,不断健全和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二是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用好用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直插基层定点联系乡镇(街道)、村(社区),自上而下宣传政策、推动工作,自下而上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基层动态。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研究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等做法,深化拓展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三是加强科技赋能。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拓展政策宣传、民情沟通、应急响应、便民服务等应用场景,强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推动基层“制度之治”与“技术之治”有机融合。四是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基层治理政策法规、创新成果和发展成就,为基层治理创新发展营造良好氛围。结合基层治理示范创建活动,培育树立一批治理成效好、示范作用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先进典型,最大程度汇聚基层治理的“正能量”,带动各地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水平。推动完善对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基层治理评估体系,确保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重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以上报告,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