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省地名管理工作专题推进会上的典型发言

更新时间:2024-12 来源:网友投稿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市民政局以宣传贯彻《地名管理条例》为契机,依托十三朝古都厚重的地名文化资源,在完善管理体制、保护地名文化、打造乡村地名上持续用力,助推古城地名管理迈上新台阶。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在完善体制机制中夯实工作基础。一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将市地名委的成员单位由10个扩充至24个,细化明确各部门分工,建立日常动态及时沟通、重大事项及时请示、年度工作定期汇报的地名管理制度。制定《地名管理重大工作事项报告清单》,指导各级建立地名协调机构。二是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联合市住建局印发《建筑物命名更名管理办法》,实现建筑物命名业务平稳移交,提高建筑物命名、公告、备案质量。牵头拟制《轨道交通车站命名规则》,已完成**地铁8号线、10号线、15号线的命名工作。与**市民政局联合印发《互联互通道路命名联审工作方案》,做好跨市道路命名联审工作。三是进一步健全辅助决策机制。成立市区划地名专家智库,聘用地名专家30余名,发挥其在拟制方案、地名评审、文化保护中的作用。

在文化宣传保护中彰显古城特色。一是做好保护名录认定。以市地名委名义印发实施方案,按照统筹规划、全面保护、突出重点、分类实施、逐步推进的思路,制定7类地名量化评价标准。在普查登记、调研评估、征求意见、逐级申报的基础上,评定全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97个,并接续开展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评审认定工作,地名文化传承保护初显成效。二是丰富地名宣传形式。拍摄**地名文化短视频50余个,发布地名文化公众号文章数十篇,呈现地名中承载的文化背景、故事内涵和时代特色。与市文旅局合作,面向导游群体开展地名文化宣传培训,引导导游讲述古城地名故事,宣传推介地名文化。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发地名文化创意产品,已推出的笔记本、马克杯、书签等地名文创产品受到游客欢迎。三是提升地名文化底蕴。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充分利用好**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新增命名地名500余个。其中,采词唐代长安城坊名的“兴道巷”、“崇兴巷”,在养老院周边命名的“乐龄路”,采自苏东坡文中“时和岁丰”命名的“时和路”、“岁丰路”,展示了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撷取中国古典建筑“雀替”形式与窗格元素打造的城区路牌形制,体现了千年古都的城市形象。

在推进“乡村著名行动”中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总结试点经验,做好安排部署。制定印发“乡村著名行动”实施方案,联合乡村振兴部门召开动员部署和“乡村著名行动”试点经验推广现场会,将乡村地名建设纳入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协同推进。二是围绕工作重点,做好命名设标。印发《关于认真做好乡村道路命名更名工作的通知》,探索建立“村组拟名—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三级管理制度。邀请乡贤能人、村民代表,采取协商讨论、村事共议的方式拟制命名方案。将地名标志设置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融合乡村特色产业、旅游文化元素,设置特色地名标志。三是把握关键环节,规范采集上图。开展宣传推广“乡村著名行动小程序”广泛点亮身边地名倡议活动,以集中采集的居民点、街路巷、乡村旅游景点等地名为“锚点”,引导群众自主采集上传农家乐、种植养殖基地等乡村产业设施和兴趣点,方便快递进村、山货进城,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开展“乡贤讲地名”系列活动,邀请乡贤围绕乡村地名中的历史变迁和民俗风情,讲好地名故事,守护乡愁记忆。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