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振兴基础
社区坚定不移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一是落实村级党组织“强根工程”,通过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全年开展主题党课68场,党员参学率达百分之九十八,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二是弘扬红色文化,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新建红色教育基地4处,累计接待参观团队100余批次,深化群众爱党爱国意识。三是推进“党群共建”机制,党员积极参与解决民生问题60余项,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古语有云:“众心成城,民心安定”,党群同心,振兴之路愈加坚实。
(二)助力产业升级,拓宽经济渠道
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乡村产业格局。一是推进绿色农业,推广高效种植,新增有机种植基地6处,农产品产值同比增长25%,培育“绿水青山”现代农业新形象。二是培养新型农业主体,引进龙头企业3家,支持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23个,增加就业700余人,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18%。三是推广“农旅结合”模式,设计独特旅游线路6条,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500万元,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
---此处隐藏1870字,下载后查看---
(二)强化基层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立足乡村善治目标,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干部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村级治理结构,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走向成熟。深化完善村规民约,促进村民自我管理与参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通过强化网格化管理和便民服务体系,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高效治理与精准服务。
(三)繁荣乡村文化,涵养文明和谐乡风
以文化振兴为切入点,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深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广泛组织文明评选活动,倡导简约办婚丧嫁娶的新风尚,培育积极向上的乡村新风气。依托文化阵地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助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