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5-01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自主办学地位进一步凸显,经费规模和使用范围不断扩大,领导干部承担了更多的履职责任。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显得尤为重要,在助力学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对已实施九年的原规定进行重要修订,明确了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并对经济责任概念进行了扩充,包括贯彻落实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资产保值增值,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方面。高校也在新形势下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高校审计部门切实发挥审计评价和监督职能,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履职情况,促进高校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在规范权力运行、经济守护和促进反腐倡廉等方面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本文以部属高校为例,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快速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转型,提升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进一步提高审计效能,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开展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此处隐藏4683字,下载后查看---

依托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将审计信息化工作纳入学校信息平台,实现财务、科研、人事、采购、资产等相关信息数据的整合。运用大数据审计模式,坚持风险导向,通过审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采集、抽样分析、风险提示、疑点跟踪等,发挥信息化技术在数据统计、分析、处理中的优势;将审计关口前移,逐步构建以数字化为标志的现代审计模式,由事后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前审计有机结合,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为实现审计工作动态管理、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创造基础。

(四)完善高校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体系,提高职业胜任能力

审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审计人员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扎实的理论基础、精通的业务能力、较高的综合素养,要善于组织协调,勤于沟通交流。新形势下,审计业务不断拓展,传统审计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目前高速发展的审计工作需要,随着大数据的运用和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充分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手段。

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深化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以“立身、立业、立信”要求规范审计行为,锻造高素质审计过硬铁军,创新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培养宏观视野。审计部门应当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业务培训;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CP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等执业资格;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审计、会计、工程等系列的职称考评,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使审计工作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

新规定的出台,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深化。面对审计新形势和新挑战,落实审计全覆盖的同时,审计质量也必须得到保证。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要通过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和职业化建设入手,充分发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推动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促进全力规范运行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