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应立足“优”字抓选配、突出“学”字抓培育、体现“严”字抓管理、坚持“活”字抓交流、把握“研”字抓规律,全面加强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
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一支重要力量。新时代新征程高等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对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理论素养和更强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应立足“优”字抓选配、突出“学”字抓培育、体现“严”字抓管理、坚持“活”字抓交流、把握“研”字抓规律,全面加强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一、立足“优”字抓选配
总书记同志指出:“用人导向是最重要的导向。用准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挫伤一大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选人用人方面,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加大对党员干部政治立场、政治定力、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的强化和锤炼,把对政治标准的贯彻执行落实到党员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全过程。党的***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
---此处隐藏3290字,下载后查看---
高校党务干部来自不同部门和单位,既包括组织、宣传、统战、纪检监察等机关单位的专职党务干部,也包括教学科研等单位中从事党务工作的专兼职干部,尽管职责分工不同,但第一职责都是为党工作。因此,加强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要树立全校一盘棋理念,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统筹用好校内各类干部资源,放眼基层各单位,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一线岗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教学科研机构、党政管理机构任职,尽力打通校内各岗位优秀年轻干部成长交流通道。逐步加大管理服务部门之间、管理服务部门与教学科研机构之间、教学机构党务岗和行政岗之间的轮岗交流,帮助干部开拓工作思路和视野、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对表现出色、能力较强、成绩突出的优秀党务工作者重点培养提拔,使党务工作成为既成就事业又成就人才的工作,增强党务工作的吸引力和职业成就感。
进一步加大高校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务干部交流使用力度,疏通干部跨领域交流使用渠道,为优秀党务干部成长提供宽广平台。
五、把握“研”字抓规律
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战略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高校党务干部,要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和干部成长发展自身特点,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紧扣高校党建工作特点和师生党员思想行为特征开展党务工作,加强评价检查、跟踪问效,及时总结复盘,不断积累提炼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举,既关注“有没有”又关注“好不好”,既做大干部蓄水池确保“水源充足”,又保持合理结构和比例,注重教育培养,确保“水质清澈”。要处理好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关系。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使各项举措形成合力、相互促进。要处理好严管与厚爱的关系。既要关心爱护,又要从严要求。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大力选树在教育强国建设实践中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先进典型。把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干部考核、奖惩和使用、调整的重要依据,强化正向激励,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