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学习把握航向,奠定编制工作新坐标。组织全办干部深入研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举行专题研讨活动50次,干部们共撰写心得120篇,累计学习时长超过600小时。通过深刻领悟全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定位与新要求,明确职责使命,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核心任务,并以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切入点,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编制支撑。
(二)精准钻研党纪法规,筑牢廉洁底线。组织系统学习党内法规20部,机构编制相关法律法规25部,开展集中培训12场,邀请纪检监察及法律专家授课15人次,进行法规知识测试3次,平均测试成绩达92分,合格率100%。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学习与考核,全办人员明确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确保编制工作合法合规,坚决杜绝任何违规违纪行为,维护部门的风清气正良好形象。
(三)夯实意识形态基础,掌握舆论主导权。以高度重视的姿态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召开专题会议12次,明确责任清单20项。严格审查发布编制工作信息300余条,监测舆情信息50条,并及时处置突发舆情5起。举办意识形态专题培训5场次,覆盖干部200人次,提升全员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在编制管理与政策宣介中传播正能量,巩固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与公信力。
二、改革创新聚焦发力,优化体制提升效能
---此处隐藏2353字,下载后查看---
(三)基层减负出实效,激发工作活力。积极落实减负措施,文件数量减少30%,会议数量减少40%。优化流程,减少审批环节10个,建立反馈机制,收集意见建议50条并督促整改,提升基层效率,激发干部活力。
六、创新举措显特色,编办工作创佳绩
(一)智慧编办搭平台,数字赋能增效能。投入800万元,建设智慧编办平台。整合管理、人事、财政等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通过平台办理业务500项,办理时间缩短40%;开展数据分析30次,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提供在线查询服务2000次,提升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推动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编制周转新举措,灵活调配解难题。创新周转池模式,设立3个编制周转池,纳入150名周转编制。制定管理办法5项,明确使用范围、期限与程序。通过周转池为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保障,解决编制紧缺问题,促进人才合理配置与事业发展。
(三)部门协同强联动,合作机制提效能。建立协同机制,与组织、人社、财政等密切合作。制定制度10项,开展联合调研8次,联合发文15份。在调配、招聘、工资核定等工作中协同推进,避免工作脱节、重复劳动,提高效能,形成管理工作合力。